对诸葛亮的读书随笔

时间:2023-01-25 18:42:28
对诸葛亮的读书随笔

对诸葛亮的读书随笔

对诸葛亮的读书随笔1

一个沉闷的午后,我站立在沙漠中,脚边长着一棵干枯不屈的草。在风沙中,我感受到了一支军队的阵仗。听不清发生了什么,巨大的脚步声如波浪击岸般轰鸣,震得脚边的草摇摇晃晃的。我只身迎了上去,看了真切:蜀国的士兵正操着木杆子踏步训练,人人脸上淌着汗珠。大帐旁走过一个身影,我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诸葛亮——我仰慕已久的军师。

诸葛亮对我微微一笑,说:“你是来投靠蜀汉的英雄吗?蜀汉欢迎你!请到帐中一坐!”我感受到他手掌的温度,揣着一颗激动的心入了营帐。他身披的长衣带着潇洒的风度,可那高大的身躯却显出憔悴,曾经羽光油亮的羽扇,显出颓败之态。

我与诸葛亮面对而坐,却不敢直视他云淡风轻的眼神。我问诸葛亮:“蜀汉这是要出征吗?”诸葛亮说:“这是一支要北定中原,光复汉室的大军!”他那枯槁面容焕出光彩,像是干涸的泉眼重新被清澈的水给润湿了。营帐外的风沙声渐大,帐顶上不时传来沙粒的碰撞声和鼓鼓风声。

诸葛亮说:“你从哪里来?为何独自在此处?”我说:“我是一介书生,本想考取功名,不料天下动荡,好生失落,一直在此地徘徊,未曾料想能在此处遇见先生您。”“这么说来,你是否愿意投靠蜀汉?”“不,我不是来投靠蜀汉的。我知道先生您功勋卓著,对蜀汉的建立付出了毕生的精力。但后主刘禅庸碌无能,您为何不自立为王,整顿蜀汉呢?”诸葛亮的面容不再微笑,而是有了几分愠怒:“先帝对我有知遇 ……此处隐藏3539个字……事必躬亲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……但正因为如此,他最后积劳成疾,结果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。就连魏国军师司马懿也说:“孔明食少事烦,其能久乎?”这能说诸葛亮聪明吗?

其次,诸葛亮虽很会用人,但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地方却用错了人,乃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。我认为在赤壁之战中,诸葛亮若把华容道上的关、张或关、赵二人的位置对换一下,这样不但可以让关羽还过无关斩六将之恩,又可以抓住曹操,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?但他并没有这样做,由于错用关羽,结果放虎归山,让曹操重整旗鼓,东山再起,卷土重来,对自己构成了威胁。后来又错派关羽去守荆州,结果荆州失守,关羽被杀。尤其错用马谡,导致街亭失守,连他自己也成为了司马懿的“阶下囚”。诸葛亮错用人,却用“天意”或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”等肤浅的话掩饰过去了。

再者,诸葛亮不会招贤纳才。我们现在也说“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”。诸葛亮把大小事务交付于己,却不招贤纳才,又如何去实现“匡扶汉室”的目标呢?即使在刘备死后,招了个姜维,却也未能保住蜀国江山。这一切,又能说诸葛亮聪明吗?

第四,诸葛亮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。蜀国和魏国,力量对比十分悬殊,当时蜀国已经走向衰落了,诸葛亮却还要六出祁山,北伐曹魏。虽说这时于吴国重归于如,诸葛亮口里说联合东吴,行动却一意孤行。这又能说诸葛亮聪明吗?

最后,刘禅无才无德,昏庸无能,诸葛亮却不取而代之,实乃缺乏勇气和果断。司马懿尚能“诈病骗曹爽”,况且刘备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:“若嗣子可辅,则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取而代之。”这时群臣都听到的,还怕什么?但诸葛亮硬“扶”,以至蜀国灭亡。

我想,“人无完人,金无足赤”,诸葛亮既有可取之处,又有愚人之处,人们却把他看成了神,这就不妥了。

《对诸葛亮的读书随笔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