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比尾巴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3-06-11 22:11:36
《比尾巴》教学反思

《比尾巴》教学反思

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,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,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,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比尾巴》教学反思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《比尾巴》教学反思1

经过前期精心地设计,我认为这篇课文执教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:

一、情境激趣,质疑导学

我们的孩子对壁虎不是很了解,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,上课伊始,我创设了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:出示小壁虎图,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?”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“壁虎”两个生字。这样做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,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。在揭示课题后,我问孩子们:“通过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?”学生自然会质疑:“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?它向谁借尾巴?借到尾巴没有?”学生的这些问题其实是能够通过朗读解决的,这样可使学生明白会提问也是会学习的表现,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读书中自己解,从而品尝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,实现了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行为方式。

二、以读为本,识字学文

古人云: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”只有充分读书,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,变“听学”为“自学”。教学《小壁虎借尾巴》时,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,采用多种形式,如:出声读、合作读、默读、分角色、齐读等,求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。每次读书都有明确的要求,并在读书中自然引导识记生字,在反复 ……此处隐藏4261个字……我布置了课后去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,到课堂上来讲一讲。引导孩子们丰富自然科学知识。

《比尾巴》教学反思6

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。通过小壁虎向小鱼、老黄牛、燕子借尾巴的故事,讲了鱼、牛、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。课文用拟人的手法,给小动物们安排不同的身份,运用对话,使文章生动形象。

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。

1、看图。通过看图了解“小壁虎、墙角、蚊子、蛇”等词语;“没有尾巴多难看哪!”等句子。

2、做动作。本课有不少讲尾巴怎么动的词,如“摇、拨水、甩、赶蝇子”等,通过引导学生做示意动作来理解。并通过做动作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区别,如“摇”用手做摇摆的动作,“甩”通过甩一根绳子(头上拴些东西)来理解。

3、联系生活实际。如读到燕子尾巴时,让学生联系方向盘来理解“摆、掌握方向”。

4、朗读。本文对话多,感情色彩浓,朗读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、语调。如,文中反复出现的问句——“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?”不仅应读出小壁虎难过、焦急的心情,还要注意小壁虎说话的礼貌,重音放在“借给我”三字上,然后稍停顿一下,再读“行吗”。读小鱼、牛、燕子的话时,要把“拨水”“赶蝇子”“掌握方向”读重一点,以表达它们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它们各自尾巴的作用。读老牛的话时,声音应比小鱼、小壁虎等的声音低沉一些。

在朗读中,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、合作的、互动的,学生互相启发,提高了认识,教师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来到学习中。

“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!”这是我们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。“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,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,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。”

《《比尾巴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