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咏怀古迹》教案

时间:2023-02-17 07:26:36
《咏怀古迹》教案

《咏怀古迹》教案

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,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,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咏怀古迹》教案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咏怀古迹》教案1

教学目标:

知识与能力: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。

过程与方法:分步探讨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及鉴赏步骤。
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,感受作者抒发的怀才不遇的情怀。

重点难点: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。

教学方法:诵读法 合作交流感悟

媒体使用:课件

教学时数:一课时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

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,我们学习了送别诗、咏秋诗(板书,并请学生略作回顾)的鉴赏,总结了诗歌鉴赏的一些技巧,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。(《咏怀古迹》板书题目)

问1:什么是咏史怀古诗?(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)【可结合课件】

读史或游览古迹时,有感于历史古迹、历史人物或事件引发的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。

问2:初中学过哪些咏史怀古诗?(期望学生能够答出本课拓展引申要用的杜牧《赤壁》或辛弃疾《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等)

二、初读感知

问题引领:读这首诗明确这首诗咏叹的对象是谁?

……此处隐藏35562个字……昭君以自悲也”

六、小结

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“怨恨”,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,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,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,为点明“怨恨”做铺垫,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,将感情推向高潮。

诗人漂泊异地,远离故乡,处境和昭君相似,寄寓思乡之情,也借昭君遗恨绝域,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,才不得用的感慨。

请我们轻轻地唱一首《出塞曲》,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,想象长城外才盛开的那些清香,想象风沙呼啸的沙漠下,骑马壮的英雄,还有那,夕阳下的青冢,望向故乡。(播放蔡琴的《出塞曲》)

七、补充,鉴赏咏史诗的三步骤。

1、所描写的古人、往事是怎样的。(弄清史实)

2、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?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?(体悟感情)

3、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?(分析技巧)

学以致用:

西施滩崔道融

宰嚭亡吴国,西施陷恶名。浣纱春水急,似有不平声。

西施罗隐

家国兴亡自有时,吴人何苦怨西施。西施若解倾吴国,越国亡来又是谁。

1、两首诗都针对“红颜祸水”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,为西施反案,但立意有深浅之别。请作简要分析。

2、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,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,请结合两首诗的三、四句作简要赏析。

明确:

1、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,为西施个人鸣不平,立意较浅。

罗隐的诗写出了“家国兴亡自有时”的自然规律,立意较深。

2、崔诗“浣纱春水急,似有不平声。”(借景抒情、比喻)

刘诗“西施若解倾吴国,越国亡来又是谁。”(对比、反问)

《《咏怀古迹》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